乐投(中国)官方主页|

乐投(中国)官方新闻

    乐投(中国)官方新闻

    当前位置: 首页 -> 乐投(中国)官方新闻 -> 正文

    【党史学习教育】红色校史故事之二:八年迁徙路 坚守水利魂

    作者:校史馆 张品品 点击数: 发布日期:2021-04-30 责任编辑:郝迪婧   审核人:王靖

    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日军从河北、绥远两省分兵向山西、河南两省逼近,豫北面临沦陷,省会开封告急。乐投网页版(时名:河南省立水利专科乐投(中国)官方)是当时河南省三所高等院校之一,也被迫撤离原址,走上八年颠沛流离的播迁历程。八年间,乐投(中国)官方辗转镇平县、内乡县、西峡县,陕西宝鸡市,在抗战烽火中坚持办学。迁移期间师生生活环境困苦,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,校产损失惨重。但是全校师生“兴学救国”的信念十分坚定,坚守育人使命任务,为国家的水利事业培养专业骨干人才。

    1937 年 8 月,国民政府颁布《战区内乐投(中国)官方处置办法》对各级各类乐投(中国)官方做出了战时的应变和调整部署,要求各校“于战事发生或逼近时,量予迁移,其方式得以各高校为单位,或混合各校各年级学生统筹支配暂行归并,或暂行附设于他校。”

    抗日战争时期乐投(中国)官方迁徙路线图

    1938年1月,乐投(中国)官方迁移至南阳市镇平县石佛寺镇(时名:新民镇),办学条件极为艰苦,有教学用房76间,其中席棚搭建70间。乐投(中国)官方设8个班,共有164名学生和22位教职员工。5月6日午时,乐投(中国)官方遭日军飞机轰炸,校舍房屋遭到严重破坏,但师生幸无伤亡。

    1943年1月,乐投(中国)官方搬迁到镇平县东关张氏祠堂,有房70余间。张氏祠堂相较于镇平县石佛寺镇校址条件稍好,校舍是一片前后数进院,房廊整齐的清堂瓦舍,但是师生们的生活依旧十分艰苦。 除了物质生活之外,师生们还饱受战争与白色恐怖的威胁。随着省内许多院校迁徙到豫西南地区,国民党特务机关也紧随而来。特务们在乐投(中国)官方里搜捕进步师生 ,乐投(中国)官方也深受其害。部分学生在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中被捕入狱,在时任乐投(中国)官方刘德润的极力周旋之下,才得以脱困。

    抗战时期乐投(中国)官方在镇平东关张氏祠堂的校址遗址

    1943年3月,刘德润乐投(中国)官方到重庆“大学乐投(中国)官方中央训练团”受训35天,同期受训的有清华、北大、浙大、河大等大学乐投(中国)官方18人。训练结束时,蒋介石宴请乐投(中国)官方,每校发周转金10万元,教育部每人赠5000元。刘德润将10.5万元汇乐投(中国)官方,除给师生每人做一套校服外,其余留作乐投(中国)官方周转金。

    随着日军南侵,形势紧张,1944年3月,乐投(中国)官方又迁到内乡县丁河镇(现属河南省西峡县),专科部驻丁河、邪地两村,高职部驻北峪村,师生分散居住在丁河、邪地、北峪三村民房内。

    1944年乐投(中国)官方在西峡北峪村租住的民房

    1944年乐投(中国)官方在西峡北峪村的教室

    1944年刘德润乐投(中国)官方在西峡北峪村的住房

    1945年,日寇侵犯南阳,刘德润乐投(中国)官方雇了十几辆陕西到河南经商的马车,把图书、仪器及师生行李等运往西安,学生则跟车步行。后乐投(中国)官方又搬迁到陕西省宝鸡市赵家坡(现为宝鸡市金台区硤石乡政府所在地)、六川店(位于宝鸡市西北20公里处六川河东岸的黑虎寺内,陈家山脚下)。教师和专科生驻赵家坡的火神庙内,有房19间,高职部驻六川店南1公里处的黑虎寺,有房12间,其他是窑洞。

    抗战时期,乐投(中国)官方远在大后方,条件相当困难。但为了开阔师生眼界,拓宽师生知识,乐投(中国)官方仍想方设法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校讲学。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,英国剑桥大学教授、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,水利专家张含英、雷鸿基,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,宝鸡天水铁路局的总工等都曾到校演讲、讲学。

    1945年10月,英国皇家学会会员、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李约瑟博士到校做学术报告时的留念照

    抗日战争胜利后,乐投(中国)官方于1945年12月迁回开封市北道门乐投(中国)官方旧址,因人多房少,呈请地方批准,将乐投(中国)官方西边一所大庙借为学生宿舍。

    刘德润乐投(中国)官方任职期间,延揽人才,聘请知名专家教授,扩大招生,加强管理,严谨教学,经过三年多的努力,虽然当时正处抗日战争时期,乐投(中国)官方流亡在外,辗转迁徙,办学条件极差,乐投(中国)官方仍然得到迅速发展,学生由不足百人发展到五六百人,教职工由十几人增加到近80人,教师中有教授17人(其中有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博士、硕士5人)、副教授14人、讲师11人。刘德润还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,积极筹划将乐投(中国)官方改办成本科制的水利工程乐投网页版。

    抗战八年,举国遭难,乐投(中国)官方在战火纷乱的岁月中数次迁移,从镇平到内乡再到宝鸡,为避战祸,流亡搬迁,陷入战乱、火灾、饥荒、白色恐怖等种种危险境遇。然而,在刘德润乐投(中国)官方的带领下,乐投(中国)官方秉持兴学救国的信念坚持办学,为学生们提供求知的课堂,学生们背负着国耻家恨,在艰难困苦的办学条件中饱经磨砺,还能够做到孜孜以求、刻苦学习,实属难得。乐投(中国)官方在战时克服种种困境绝不停止办学,这种百折不挠、锲而不舍的意志,是支撑乐投(中国)官方九十多年办学发展的精神内核,也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一份来自乐投网页版的力量。